劇本|美術
你看著眼前那片風景,炙熱的沙流進冰冷的海水裡,踩踏的每一步都發出巨大聲響。而那天空,不都一樣藍嗎?你不禁懷疑,這藍綠色的海水,何時被艷陽凍結在籃框?而陣陣狂風,卻將沙灘捲成了操場?
號角聲提醒著你,墾丁小灣在四百五十公里外的南方,以及,你看到的,其實是三百零五天之前的夏天。此時攝影機往後退,出現了窗框。眨了眨眼,不捨地離開了窗外畢旅的風景,瞥見了黑板角落的數字,嘆息,只能輕輕地。
「阿亮你要走啦?等等我!」一個身影無息地離開了教室。
我站在窗外,看著你蓋上了翻沒幾頁的化學,匆匆忙忙收進了「藍天之子」的黑書包裡。從沒想過,那將是你在這教室最後的風景。更沒想到,從那一刻起,即將選擇一條人煙稀少的林中小徑。
二十多年過去了,穿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密林,一直在重複著這「選擇」的過程。起初,你會認為「選擇」本身是關鍵的,因為那帶有些許賭徒性格的勇敢,運氣地決定了即將成為的自己。但後來,你會發現那林中的路程本身,才是關鍵:因為無論你選了哪條路,就算再難走,只要願意走下去,都有終點。但究竟能否走得坦率自在,是不是你接下來的選擇所能決定的呢?
「其實那也是一個講『選擇』的故事!」當我們看完林青霞的電影《窗外》,就有這樣的感覺。劇外,17 歲的林青霞當年在西門町被發掘,隔年首次演出這齣瓊瑤電影後,她就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;劇中,《窗外》講的是個高中女學生,囿於社會家庭價值觀無法抉擇的故事。而幾年前林青霞出版的回憶錄,便是叫《窗裡窗外》。
於是,這麼多選擇的情況下,並不是我們選擇了以《窗外》這齣電影,來擔綱本劇-《回首是藍天》-中的關鍵「道具」。相反地,似乎像是它選擇了我們,因為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:窗裡與窗外,象徵了過去與現在;當我們看著窗裡畫中的藍天,似乎矛盾地比窗外的天空還要藍;走出窗外,就算來路未知,但我仍舊選擇那條沒有人走過的路;還有本劇中,教官講的那句「一語三關」的話......。《回首》這腳本、這所有的鏡頭語彙,和《窗外》這齣電影背後的意涵,跨越了四十多年,結合得如此完美而不可思議。
於是,我決定來畫這幅海報,一方面作為劇中串連主角現在與過去的橋樑。另一方面,也試著將這部片子推出同溫層,讓這「選擇」主題打動更多的人,並可在後續探討更深更廣的社會與教育議題......。然後,就在決定後當天晚上,一氣呵成就畫完了。
今天,你穿過了這麼多片林子,看遍了各樣的風景,早忘了,究竟是得到了什麼還是失去了什麼。面對眼前眼花撩亂的選擇,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敢。而是當你再次回首,看著窗上那片藍天的背後,曾有個年輕的孩子,惴惴不安地在內心深處立下了志向。於是,你想起了過去的選擇,你笑了,因為無論未來面對的是什麼,都將走得坦率而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