幕後人員|音樂
在眾人合唱 “Sunday” 的歌聲中,黑色布幕降下,一度以為這旅程就這樣走到了終點。沒想到,或者其實應可預期到,當布幕到底時,才發現它阻隔了舞台上的主角喬治與後面紛擾的眾生。喬治一人獨坐長椅上,嶄新的空白畫布呈現在眼前,喬治張開雙臂,開心地吶喊:
「這未來充滿無限可能!」
那應該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對某位藝術家有這樣強烈的「印象」。這齣以 19 世紀法國新印象派重要畫家喬治・秀拉(Georges-Pierre Seurat)為主角、那幅著名「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」(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)創作過程為主軸的音樂劇,從我們前一天經過倫敦這家劇院外大幅看板、臨時起意進去問問有沒有票、最後竟然用特價得到隔天演出第一排正中間位置開始,便踏上這充滿驚喜的印象之旅。從佈景、配樂,對已經看過好幾齣不同形式戲碼的我而言,簡直是一段新奇的旅程。尤其是,因為座位剛好在舞台下樂團指揮的正後方,那可是從未有過的體驗。
此劇配樂的印象主義色彩有很特別的感受,看似濃郁的外表下,隱含著深沈的低吟,離場後便買了原聲帶來聽。那種將音樂,不,應該說聲音的元素還原到很純粹很純粹的地步,透過現代編曲的方式,讓獨特的旋律與聲響,一聲聲敲進我心裡,隨時,閉上眼,都可以回到那齣戲舞台下方樂團指揮的背後,跟著秀拉一起花了兩年的時間,創作了這幅畫。
承軒 Foo 的專輯《Orange橘色》也給我同樣的感覺。
Foo 最早在交大唸書時與社團同學成立了「熊寶貝樂團」。2009 年成立了「銀巴士 Silver Bus」三人樂團,發行了第一張 EP《Today》。Foo 在其中是主唱兼吉他手,同時,也是銀巴士的創作靈魂。但有趣的是,我認識 Foo,不是在 Legacy 的演唱會或女巫店裡,而是在臺大科教中心當年於凝態物理大樓頂樓的辦公室中。
當時,我沒想到坐在正對面的承軒,竟然是一個獨立樂團的靈魂人物。一直到我即將離職前,銀巴士的新專輯《橘色》發了,我偷偷跑去買了一片,聽完後彷彿讓我看到了,巴黎郊區某個公園與喬治共度的那個週日午後。從〈倒轉的鐘〉開頭那滴滴答答鐘擺聲帶出的鋼琴單音開始,我就確定了自己是他們的歌迷。他們的音樂充滿了各種對「純粹」的嘗試,時而沉靜時而狂放,在看似反覆的旋律中,像是 MRI 般層層切開靈魂的獨立肌理,再用那鼓聲、吉他、和 Bass 產生駐波式的共鳴。卻又在重組回去的過程中,悄悄沾上了時間的印記。
你們可能無法想像,那天下午我站起來,將這片專輯遞過隔板,請承軒幫我簽名時,有著怎樣激動的心情?在那些饒富哲學意涵超級對我味的歌名中,藏匿著一格格小小的抽屜,由你好奇地一一開啟,並期待著,下一格究竟是怎樣有趣的風景。直到你全部聽完,會發現,那密密麻麻一點一點的單色世界中,後退一看竟是如此繽紛的無限可能?!
就在共事沒多久後,我離開了科教中心。之後我們合作了幾次:在我獨立成立讀角窗後的第一個紀錄片作品《日安・咖啡臺灣》裡,那些坐在咖啡農車斗上,於產業道路上奔馳的時候,我想到了電影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》裡的吉他,同時也想到了 Foo。後來,他的音樂賦予了我那部紀錄片,一段充滿希望的流浪。接著,在國寶級畫家江逸子老師的訪談記錄專輯《上學孝》中,承軒為我們帶來了深刻而雋永的溫馨。
在這次《回首是藍天》的音樂創作中,從 Michael 開門進教室開始那段,用吉他單音彈奏出鐘聲旋律開始,承軒便用吉他與弦樂帶出那時空交錯的動人轉折。接著,附中特有的下課號角聲響起,Michael 決定奔去合作社買筆,寫完四十多年前未完的字句。在這段音樂裡,承軒突然玩起層層疊疊的共鳴聲響。還記得我拿到這段配樂時,那兩幕在附中西樓奔跑的剪輯還不是這樣的跳躍切割。我們從未討論也毋須討論,他竟用音樂完全解決了我在這段剪輯上的難題:要怎樣才能在普通的奔跑畫面中,傳遞出一種跨越時空、帶點迷幻的明白與狂喜?
最後,就在我們以天使鏡頭俯瞰 Michael 在合作社前停了下來時,隨著他喘息稍緩慢步走進老合作社時,承軒的音樂聲漸弱,給了後面 金大為 的音樂一面空白畫布。而在這上面,我似乎看到了我和 Foo 搭上了那部銀色巴士,一起張開雙臂吶喊:
「這未來充滿無限可能!」